原標題:新疆剪紙技藝傳承人:用非遺的方式記錄非遺 中新社新疆哈密3月24日電 題:新疆剪紙技藝傳原標題:新疆剪紙技藝傳承人:用非遺的方式記錄非遺 中新社新疆哈密3月24日電 題:新疆剪紙技藝傳承人:用非遺的方式記錄非遺 作者 耿丹丹 “剪紙最重
2005年以來,松江區有序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調查和挖掘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體現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加強傳承人隊伍建設。近日,松江區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松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其中葉榭占了3位。 讓我們一
原標題:非遺傳承的“電力守望者” “刺繡機工作時產生了大量棉絮,容易飄進車間里的配電箱,不及時清理的話,會導致設備發熱故障。”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員工朱佳峰拿起一旁的吹塵槍將配電箱內的棉絮清除干凈。8月30日,朱佳峰主動上門來到杭州青山花邊有限公司進行用電
原標題:【非遺傳承】傳承歷史的龜山硯手工雕刻 據《九九硯譜》記載,龜山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市有歷史記載最早的硯臺。在 2006年,龜山硯手工雕刻技藝入選為泰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龜山硯制作原料是“龜血石
原標題:合作市:藏族非遺的美麗傳承 合作市:藏族非遺的美麗傳承 正月的羚城,暖陽普照,佐蓋多瑪鄉仁多瑪村正在舉行迎新春非物質文化遺產“藏式婚禮”展演活動。 “合作藏族婚禮”是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地域特點,同時又帶有厚重的歷史印
原標題:指尖上的藝術 非遺文化的傳承 北京歷史文化悠久 孕育出一批批優秀的傳統技藝 幾百年來匠人們默默堅守 使得這些“指尖 ”上的技藝流傳下來 如今人們依舊能領略其風采 盛錫福皮帽制作技藝 盛錫福始創于1911年,是“中華老字號”企業。盛錫福皮帽外形端雅
珠海斗門五山中心小學開展“裝泥魚”習俗傳承活動珠海斗門乾務鎮五山中心小學供圖 中新網珠海8月2日電題:珠海斗門推動非遺活態傳承彰顯獨特魅力 中新網記者程景偉 在廣東珠海斗門乾務鎮五山中心小學,這里依山而建,書香氤氳。“我特別喜歡織魚籠,能培養動手能力,姐姐還跟
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不斷得到重視。據媒體報道,在北京前門大柵欄、南鑼鼓巷、798藝術街區等特色街區,各式各樣的非遺工坊不斷“上新”。曾經留存于博物館、文獻典籍中的傳統技藝和傳統民俗,添加DIY元素后,成了追求娛樂多元化、愿意嘗鮮的年輕人觸手
傳承靠教育,教育即生活 ——從《長腰山,十八鍋》看非遺傳承 劉云霞 曾維惠新著《長腰山,十八鍋》以重慶江津長腰山為地域背景,聚焦古法紅糖制作工藝,從兩條線索展開故事。一條線索是孩子們學習種甘蔗與榨糖的:生長在長腰山的男孩秦樹,從小看大人們種甘蔗、熬紅糖,對古法
記者李睿實習生李晗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舞動百萬兵。”一方白色幕布做戲臺,皮影藝人十指靈巧地翻動,色彩鮮亮的皮影人物就能演繹傳奇故事、歷史沉浮。皮影戲是中國最古老的戲劇形式之一,也是我國璀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日照市五蓮縣,它竟然與當下最時興的玩具“盲盒”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