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應妮)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2019非音未來·年度音樂盛典”27日晚在京上演,現場頒發了“非音未來·世界音樂扶持計劃”2019年度最佳音樂作品。
中國世界音樂先行者及代表人物HAYA樂團用一首《LINK》震撼開場,中國東方歌舞團帶來的《夜深沉》,更有《中國好歌曲》第三季總冠軍“山人樂隊”傾情演繹《老姆登》,淋漓盡致呈現出深植血液的民族情懷和中西結合的實驗精神。
主辦方介紹,“非音未來·世界音樂扶持計劃暨2019年全國優秀作品征集活動”(簡稱“非音未來”)今年7月開始,面向全社會征集近年來以非遺音樂為主的演唱或演奏的作品,或帶有世界音樂元素的音樂作品,分為“非遺音樂組”和“世界音樂組”,共收到300余份報名作品,經過初選、復選和終選,“非遺音樂組”的“最佳傳承作品”“最佳創編作品”和“最具風采作品”分別由吉樂汗樂隊的《波布謠》、駱駝刺樂團的《沙漠上的舞蹈》和馬晗蕊的《鹮》獲得;“世界音樂組”中,馬錚的《Back to Sam》榮獲“最佳原創作品”,三跺腳樂隊的《三跺腳》奪得“最佳演繹作品”,“最具魅力作品”則花落HMONG樂團的《花與沙》。備受矚目的“年度最佳音樂作品”因沒有眾望所歸的音樂作品而空缺。
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陽智剛說,“縱觀當下音樂產業發展,‘混搭’式世界音樂儼然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以非遺音樂為基因的世界音樂,不僅是創新傳承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還是世界各民族間對話的鏈接紐帶。由此出發,我們建立這個平臺的舉措,無論從傳承、對話、發展還是市場角度來看,都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
所有入圍的音樂人都有機會參與到未來的扶持計劃之中,通過演藝經紀、文化交流、唱片發行等各類方式進一步打磨作品,主辦方將使音樂人獲得更多演藝和實踐的機會,共同探索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條和一個具有強吸納能力的世界音樂發展平臺。隨著后續運營不斷加深,“非音未來·世界音樂扶持計劃”會成為全國重要的非遺音樂及世界音樂發展平臺。
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海君指出,活動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理念,旨在對中國的非遺音樂元素進行創新化的挖掘和傳播,為非遺文化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世界音樂人才搭建廣闊的平臺,讓世界音樂中的非遺文化以順應時代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
據悉,主辦方決定自2020年開始,全年面向國內外征集作品,給予音樂人相對較長的創作準備周期,并將舉辦2020“非音未來”的原創音樂會。(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孔府金石篆刻、曲阜楷木雕刻、魯繡、萊蕪錫雕、淄博琉璃……9月27日,在曲阜尼山講堂,2024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山東手造展的展區熱鬧非凡,琳瑯滿目的非遺手造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嘉賓的目光。
豫北平原初醒,衛河如一條鎏金的綢帶,流淌在廣袤大地。明清時期,滑縣每天都有數百艘漕船經過,也為這里帶來了南來北往的故事。當年道口燒雞能香飄千里,全靠運河商船帶向南北。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這場舌尖與匠心的深度對話,不僅是味蕾的狂歡,更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生動破圈,讓世界看見“珠江源頭”的非遺力量如何烹飪出鄉村振興的美好滋味。”非遺傳承人桂千杰展示著新推出的低糖粗糧米糕與制作精美的花果糕,“老味道要守得住,新需求也要跟得上。
6月25日,“相約珠峰·千人弦音”西藏日喀則大型非遺歌舞展演在日喀則上海體育場舉行。經世界紀錄認證(WRCA)官方審核,該活動成功創造“最大規模的日喀則非遺民俗舞蹈表演”世界紀錄。6月25日,“相約珠峰·千人弦音”西藏日喀則大型非遺歌舞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