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訊](記者 孫波 實習生 羅玲 通訊員 何麗平)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昨日在會展中心正式開幕。記者從龍華新區展區獲悉中國非遺文化保護發展基地落戶深圳龍華,投資達十億元的中國非遺文化保護發展基地項目于當天簽約正式落戶龍華,將打造全國非物質文化遺存聚集區和海外中國“非遺”主題小鎮。
本屆文博會龍華新區在1號展館設館,面積達512平方米,以“創新引領,活力龍華”為主題,分活力平臺、活力源泉、活力成果、活力創客、活力印象五個區域,攜60多家企業參展,展示龍華新區文化產業的蓬勃朝氣。記者從現場看到,34塊展板,近百件展品,形式多樣的表演以及互動活動,龍華新區展區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參觀。
造型奇特的藝術擺件、科技感十足的無人機、現代化的智能家居設備……龍華新區向全區征集的文化展品,既包括新區傳統的優勢行業,又挖掘出文化產業與傳統優勢產業不一樣的創意活力。據介紹,本屆文博會,龍華新區展區在內容上更注重文化內涵,展現產品創意及科技含量;形式上更加豐富多彩,增強與觀眾互動性,突出趣味性;數量上,企業參展數、展品數量、展位面積都大幅提高。
開幕式當天,龍華新區展區舉行了項目簽約儀式。龍創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就影視動漫項目與合作方簽訂合作意向書。非揚絲路文化傳播(深圳)有限公司與深圳市國智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訂了中國非遺文化保護發展基地項目合作意向書,投資總額達十億元,將以“非遺”人才培養為基點,保護及搶救性開發國內部分非遺文化古村落。同時,在“一帶一路”節點乃至全球建立中國非遺文化主題小鎮,將中國文化“輸出”海外。
開幕式當天,龍華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丘孟軍率隊巡視了龍華新區展區。
豫北平原初醒,衛河如一條鎏金的綢帶,流淌在廣袤大地。明清時期,滑縣每天都有數百艘漕船經過,也為這里帶來了南來北往的故事。當年道口燒雞能香飄千里,全靠運河商船帶向南北。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