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陜西新增34家省級非遺工坊
11月28日,省文化和旅游廳與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公布了陜西省第二批省級非遺工坊,共有34家單位入選。加上第一批52家省級非遺工坊,目前陜西共有86家省級非遺工坊。
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鄉村振興局要求各縣(市、區)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政策支撐,用足用好各級各項支持政策,形成齊抓共管合力,統籌推進非遺工坊建設。要充分發揮非遺帶動就業增收作用,積極吸納弱勢群體、留守婦女、殘疾人參與傳統工藝的學習培訓,激發內生動力,有效促進就業、持續增加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未來,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鄉村振興局將結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重大活動,幫助非遺工坊進行線上線下宣傳和營銷。各縣(市、區)也要以組織開展傳統工藝培訓、擴大傳統工藝產品銷售渠道為重點,積極支持本地非遺工坊參加各類博覽會、展銷會等活動;同時,積極組織非遺工坊產品走進景區開展展銷活動,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切實幫助人民群眾持續增加收入。
同時,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鄉村振興局將對非遺工坊實施動態監督管理,對帶動就業人數多、增收效果明顯的非遺工坊予以表彰,并給予適當補助。對工作不力、弄虛作假的非遺工坊責令相關市給予整改,整改不力的予以摘牌。
第二批陜西非遺工坊名單
孔府金石篆刻、曲阜楷木雕刻、魯繡、萊蕪錫雕、淄博琉璃……9月27日,在曲阜尼山講堂,2024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山東手造展的展區熱鬧非凡,琳瑯滿目的非遺手造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嘉賓的目光。
豫北平原初醒,衛河如一條鎏金的綢帶,流淌在廣袤大地。明清時期,滑縣每天都有數百艘漕船經過,也為這里帶來了南來北往的故事。當年道口燒雞能香飄千里,全靠運河商船帶向南北。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