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眾多傳統節日中,
春節可算是最為熱鬧的。
然而在廣東粵西一帶,
有一個比春節還要隆重的節日,
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
民間文化習俗——年例。
何為年例
年例,是粵西地區流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粵西人為了祭祀祈福、寄望未來美好生活而實行的民間傳統活動,包括了游神、擺宗臺、民俗表演、擺宴待客等豐富多彩的內容。
年例是湛江、茂名等粵西地區民間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各地舉辦年例的時間各不相同,主要集中在過完春節后的農歷正月、二月份,尤以正月十五、十六為最多。
新年伊始,粵西各地鄉村就忙碌起來,開始接力舉辦年例,舞獅子、穿令箭、滾刺床、爬刀山、過火海、跳儺舞……各種神秘、奇趣的民俗表演你方唱罷我登場,各處村莊張燈結彩,鑼鼓聲、鞭炮聲此起彼伏,巡游的隊伍彩旗招展、絡繹不絕,觀賞的群眾人山人海、萬人空巷。這就是年例的魅力,其熱鬧程度絲毫不亞于春節,所以在粵西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
粵西年例體現了人們對自然、對德澤的敬畏,也體現了傳統文化在粵西這塊土地上的延續,它的內涵都在嬉戲、飲食、祭祀和民俗表演中體現出來,涵蓋到粵西的風情、習俗、水土、人文。
年例起源
年例風俗,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廣東通志》載:“雷州府于元宵鳴鑼鼓,奏管弦,裝鬼扮戲,沿街游樂。”記載了當時雷州府跳儺舞鬧元宵的場景。
民國初年至解放初期都比較盛行,后來曾一度中斷,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逐漸恢復,目前粵西湛江、茂名所轄市縣鄉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當隆重熱鬧。
年例:粵西人心中的“家”節
所謂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如果說春節是所有中國人共慶的佳節,那么年例就是在粵西人心中有著特殊意味的“家”節。 它在粵西人心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是粵西人關于幸福團圓的一個信仰。
在粵西有這樣的說法,一年一度的“年例”期間,在外工作、生活的人,過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時一定會趕回來團聚。同操一種語言,鄉音鄉情交融,氣氛熱烈,著實讓常年在外、難得相見的家鄉人別有一番享受。
對于世世代代在粵西這片土地繁衍生息的人來說,年例是他們延續了上百年、已經深入骨髓、浸入血液的文化傳統,它是習俗、是節日、是祈禱、是歡宴。
鼎龍集團:粵西非遺文化的傳承發揚者
說到年例,不得不提起鼎龍灣!鼎龍灣已經在粵西地區,被標注上傳統文化守護者的標簽。過年,到鼎龍灣,已經成為粵西人的共識。
還記得那場數十萬人參與的年例狂歡嗎?還記得綿延幾百米的震撼飄色巡游嗎?還記得數千人參與的“巨型”年例宴嗎?這是由鼎龍灣帶來的年例狂歡。
鼎龍集團作為粵西非遺文化的傳承者,已經連續三年成功舉辦盛大的“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每一年舉辦的文化盛宴都格外惹人注目,吸引全國數十萬游客蜂擁而至!人潮涌動,車水馬龍,人氣爆棚!深深地震撼了全國各地前來觀光的游客,也感動了所有滿腹情懷的粵西人!
2019年鼎龍灣第四屆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即將盛大啟幕!
數十種非遺文化,吳川三絕經典再現,正月十五年例盛宴!初一至十五,來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過一個不一樣的春節!相信這樣一場粵西非遺文化盛宴,絕對能讓你流連忘返!
游鼎龍過年例春節好玩攻略
今年初一至十五,每一天會為您呈現,繽紛的粵西傳統節目巡演!
吳川三絕精彩綻放!吳川人的精神文化驕傲,吳川三絕:浪漫花橋、神奇飄色、匠心泥塑,這次將一個不少的重現在鼎龍灣!看上千人巡游,幾公里的飄色隊伍!泥塑大師現場教導,讓您體驗工匠精神!踏上鼎龍灣花橋,祈福愛情的美好!過年來鼎龍灣回味兒時年味,感受吳川三絕精彩綻放
唐人街——非遺文化墟活動會場
初一至初六、元宵節,這里無比熱鬧
有【投福幣】【套福氣】【牽福線】
【轉福運】【聲音郵局】
等等傳統非遺文化活動將一一再現
營銷中心——民俗美食節會場
初一至初六、元宵節
來這里不僅能品嘗到粵西傳統美味小吃
更能品味到異國風情美食!
正月十五年例宴會場
正月十五不必懷疑,會是最最熱鬧的一天
最土豪的大餐,最絢麗的表演,最精髓的文化
都在出現在鼎龍灣
讓你一飽口福和眼福!
除了陣容龐大
本次年例宴菜式也十分土豪
山珍海味盡享美味
內容更豐富
舞獅,調順網龍,貔貅舞,腰鼓
吳川講古,木偶戲,咸水歌
吳川三絕——飄色、泥塑、花橋
可以說是匯聚所有粵西非遺文化于一堂
只有您想不到的沒有您看不到的!
形式更新穎
如今的非遺文化表演也與時俱進著
今年的表演中,您將看到科技與傳統的結合
當傳統藝術與現代科學相遇
將碰撞出怎樣精彩的火花呢?
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規模更大
如果說粵西的年例宴是“土豪”年例
那么鼎龍灣的年例宴則是“土豪”中的“土豪”!
除了饕餮年例盛宴外
還有各種文化表演、明星大咖演出
給你一場視盛大的視覺震撼!
粵西人通過年例,從歷史中拾取生活的精華,凝聚大家的精神,共享未來的美好。它是中華文化給與粵西人的特別禮物,它不在浩瀚的星空,不在遼闊的海洋,它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親切入耳的鄉音里,在我們祭祀祖先的煙火上。
粵西傳統非遺文化,作為塑造粵西人品格的精神基因,需要我們去保護去傳承。鼎龍灣第四屆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是一次粵西非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將傳統文化大力傳承發揚的盛舉!在這次活動,我們創新性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譜寫新的絢麗篇章。
助力粵西非遺文化,感受年例狂歡,2019年鼎龍灣第四屆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與你有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或企業宣傳文章,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背6鞲1硎?,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