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
文旅君先帶大家來看看,
超“有料”的廣西非遺美食~
人在廣西,哪有不愛飲恭城油茶?油茶,茶味濃厚,微澀微辣,獨特口感開啟無數人的味蕾新世界。油茶可以嘗出往昔,品出故事,它們是廣西文化的延續、技藝的傳承。恭城油茶始于唐代,距今1000多年,以鮮活的姿態風靡各地。它保留了流淌在中華文化中的儀式感,是廣西傳統名吃,亦是廣西非遺美食。茶俗(瑤族油茶習俗)在2020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油茶說“打”,不說“煮”,一套行云流水的打油茶流程貫穿廣西人的生活。浸泡后的谷雨茶葉為主料,它與姜蒜、香菜梗、花生接受茶錘的反復捶碾,油炒、捶打、沸騰、過濾。火候、力度、用量,都是讓油茶的好喝的關鍵。制作過程大約10分鐘,茶湯過篩,植物的本香本味肆意飄散,純手工油茶就此誕生,誘人十足。油茶的吃法很講究,擁有無限的可能性。茶客先在碗中打上配料,蔥花、麻果、米花、排散、香菜任意搭配,增香添脆,最后將熱騰的茶湯撞入,黃、白、綠呈現出食欲層次感。 按喜好加入少許鹽,眼前誘人的油茶即可開吃。自然茶味口舌生津,茶湯中的細小纖維在舌尖舞動,香濃醇厚,辣中帶澀,最驚喜的還是那些脆口配料,經過浸泡的它們脆感未減,表層裹著茶的味道。 提及廣西非遺美食,當然少不了火出圈的螺螄粉,紅艷辣油與酸辣滋味征服各地饕客,讓人欲罷不能。2021年6月,“米粉制作技藝(柳州螺螄粉制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螺螄粉的“酸臭傳說”從柳州開始,源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它具有柳州民間的“嗦螺”特色,也有廣西本土的“嗦粉”習慣,是人們放不下的美味。“爽!”螺螄粉如柳州人一般熱情又直爽,瓦罐酸筍、香脆黑木耳、爽口蘿卜干與酸豆角、金黃花生米組成王牌配料特工隊。它們與米粉游蕩在螺螄高湯中,紅油欲滴,米粉Q彈,一碗集齊酸、辣、鮮、香。細數廣西美食,無數傳統文化蘊藏其中。每一種非遺技藝背后都有著深刻感人的傳承故事,或許就發生在大家的身邊,看得見、摸得著。這個六月,廣西非遺購物節再次啟程!以線上+線下的模式,連接現代生活,讓廣西非遺綻放光彩!有味道的非遺美食“有料”的廣西非遺都在這里↓↓↓這個六月 逛非遺購物節、賞非遺展演、品非遺美食.....超多“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等你參與當您接到0771-12340績效考評民意調查電話或微信調查問卷,請耐心接聽和回答,客觀評價欽州各項工作,為欽州點贊!
▍圖文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南寧美食部落
▍圖文整理:宣傳和對外交流科
▍投稿郵箱:qzswgtlj@163.com
▍惠民卡咨詢熱線:0777-2807328
▍文中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權,請聯系文旅君署名或刪除,電話:0777-2839841。
(欽州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出品 轉載請注明來源)
豫北平原初醒,衛河如一條鎏金的綢帶,流淌在廣袤大地。明清時期,滑縣每天都有數百艘漕船經過,也為這里帶來了南來北往的故事。當年道口燒雞能香飄千里,全靠運河商船帶向南北。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