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傳遺“纏花”工作坊作品展在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柳州校區圖書館舉行。
學校在實施《大中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落實政策過程中,教育科學學院李傳瑛、李燕群、梁夢姣老師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適合學校特點的勞動教育模式,構建以“傳遺纏花”為主題的PBL項目式課程體系,將“非遺纏花”與“勞動教育課程”相結合,讓纏花成為勞動教育課程的載體,通過纏花讓勞動教育課程“活”起來、色彩“亮”起來,以此點燃學生參與勞動的熱情,培養同學們的勞動精神。
纏花,源于明代,盛于清代,是傳統美術類項目,屬于裝飾類,主要是用多色絲線在以紙板和銅絲扎成的人造坯架或實物坯架上纏繞出鳥、獸、蟲、魚、花、果、漢字等美術品,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次作品展出作品30件,有纏花畫《千里江山組圖》、《只此青綠》、《喜迎杏》、《話竹》,還有纏花工藝擺件,或是千里江山美人頂冠,或是琉璃牡丹花扇,或是鏡中花傳遺“纏花”成果展示:探索非遺文化 傳承工匠精神,作品形象鮮明、意境幽雅,制作精美,均是同學們結合現代生活審美,潛心創作的經典作品。
此次作品展既是作者個人的心境、文化、內涵的一次展現,也是教育科學學院20級、22級學前教育同學一個學期學習非遺纏花的梳理和總結。
文章:李燕群
圖片:龍鳳霧 覃吳昊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