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葡萄藤被埋入地里,火焰山下新疆吐魯番的農民普遍迎來“冬閑季”。然而這段時間,吐魯番鄯善縣魯克沁鎮的蘇來曼·阿不都卻正“冬忙”。讓他忙碌的不是田里的葡萄,而是村民對木卡姆藝人的邀約。 61歲的蘇來曼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是魯克沁鎮木卡姆傳承中心的一
饒寶蓮正在開展創作 受訪者 供圖 中新網廣州1月18日電 題:非遺傳承人饒寶蓮:“復活”失傳的銅鑿剪紙技藝 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 春節,是民間藝術大展身手的時刻。在嶺南,有一位非遺傳承人的作品總是“一件難求”。她就是身在廣東佛山的饒寶蓮,她“復活”并創新曾失傳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18日電題:新疆非遺傳承人蘇來曼的“冬忙季” 新華社記者孫振楠、馬則剛、宿傳義 當葡萄藤被埋入地里,火焰山下新疆吐魯番的農民普遍迎來“冬閑季”。然而這段時間,吐魯番鄯善縣魯克沁鎮的蘇來曼·阿不都卻正“冬忙”。讓他忙碌的不是田里的葡
本文轉自: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人民網哈爾濱1月18日電 (韓婷澎)1月17日,由黑龍江省數字經濟研究會舉辦的“數字藏品助力傳統文化藝術創新發展”沙龍圓桌論壇舉行。來自黑龍江省行業部門、專家學者、行業協會、優秀企業代表等多位嘉賓圍繞用數字科技賦能傳統文化等領域話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日前,“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 我國在傳承和弘揚非遺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非遺傳承人的堅守和努力。正是他們始終堅持以人
中華之美,美于其靈性 相比于西方,國人似乎更善于觀察 古人觀察自然之物 在造物者的饋贈之中 山川湖海、花鳥魚蟲之間 感受萬物形態,反復細琢其形其韻 然后加之靈感創作 將勾、捏、纏、繞等手法揉于時間 造出神韻合一的藝術佳作 驛城老街窈窕梳女 “纏一朵花開,寄萬物
極目新聞記者 董淑健 通訊員 程平 吳滕鈺 8日下午,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雷店中學,20多名師生利用課余時間,共同觀摩和體驗了英山纏花制作技藝過程,事后,大呼過癮。這是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進校園活動的一個縮影。 英山纏花起源于北宋,有文字記載,該技藝已有
□熊瓊 賴彥霏 盧明亮 近日,南康區橫寨鄉非遺廣場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各攤位上擺滿了客家人的醇酒、傳統的小食,還有各種各樣的年貨、米果……由橫寨鄉人民政府舉辦的首屆“祈福平安兔年·振興非遺文化”美食年貨節正如火如荼地舉行。現場30余家攤點、幾十種橫寨
原標題:浙江文化觀察:“90后”非遺傳承人尊重傳統擁抱創新 “宋瓷夢華”——青瓷沉浸式交互藝術展上,參觀者拍攝青瓷作品。 傅飛揚 攝 中新網杭州11月1日電(傅飛揚 張亦汝)“這次展會我帶了一件哥窯黑胎的直頸瓶,瓶身上黑色的叫‘鐵線’,金色的被稱為‘金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