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吹糖人”形象逼真,色彩鮮艷,惟妙惟俏。吹糖人以口吹手捏的方式,能制作出形態(tài)各異的作品,如龍、蛇、公雞、狗、老鼠、猴子等,其中“二龍戲珠”“三龍奪寶”“糖哨子”“老鼠偷油”是其代表作。
黃祖全專心制作
2012年,“黃氏吹糖人”申報成為內(nèi)江市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2018年,成功申報成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jīng)’”,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
熬糖
“靠吹糖人賺錢很簡單,就是沿街擺攤。”在內(nèi)江城區(qū),黃祖全擺攤賣了四十多年糖人,各個角落都留下了他的青蔥歲月。時至今日,只要天氣好,76歲的他仍會挑著工具,前往和平廣場、萬達金街、大洲廣場擺攤。
捏形
兩根竹竿、一條板凳、一塊木頭、一個錢箱,簡單拼湊,便搭成了黃祖全的簡易攤位。板凳之上,放置著爐灶、糖瓢、竹簽,這些都是制作糖人的工具。“老鼠偷油”“馬兒跨葫蘆”“猴子打傘”……黃祖全制作的糖人以十二生肖為藍本,衍生出諸多妙趣橫生的動物形態(tài),糖人品種多達數(shù)十種,價格從1元到30元不等。
擺攤時,黃祖全會主動讓顧客親身體驗制作糖人的樂趣,“‘糖哨子’最簡單,教他們捏就行,小孩子還可以體驗‘吹氣球’。”復雜一點的糖人,一時間難以學會,黃祖全就讓客人吹,自己幫他們捏,由此,每次出攤,都能吸引一大批圍觀群眾,營業(yè)額非常可觀。
黃祖全介紹吹糖人技藝
申報非遺后,黃祖全常常受邀進校園、進社區(qū)、進商圈、進景區(qū)吹糖人,各大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也會請其展演。2014年,“黃氏吹糖人”代表內(nèi)江參加“四川省首屆農(nóng)民藝術節(jié)暨民間藝術節(jié)”,黃祖全一氣呵成的吹糖人表演,充分展現(xiàn)了內(nèi)江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
記者體驗吹糖人
“您的退休工資穩(wěn)定,兒子又在成都經(jīng)營律師事務所,為啥不安心在家享清福?”面對記者的提問,黃祖全擺擺手,“年輕時,我的確是想靠這門手藝養(yǎng)活家人,但現(xiàn)在堅持出攤、展演,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項絕活。”令黃祖全欣慰的是,每次外出,都有很多人對吹糖人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而他的后代,也有意成為他的“接班人”。
“我孫女黃永緣在澳大利亞留學時,放假回家都會跟著我學習吹糖人。”捏著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龍纏柱”,黃祖全欣慰地說道,“她悟性很高,沒學多久就能吹出多樣惟妙惟肖的趣味糖人。每回返校,她都把吹糖人展示給國外的同學們看,真正讓‘黃氏吹糖人’走出國門!”
“龍纏柱”
“今后,只要我還有力氣,就會繼續(xù)出攤展演、傳授后輩,不讓這門從爺爺輩傳下來的手藝,在我手里失傳。”話音剛落,“龍纏柱”制成,只見一條紅色的“龍”攀爬在竹簽上,龍口大張,似有火焰要噴射而出,既霸氣,又威武……
記者手記:
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知,吹糖人不僅是一門可變現(xiàn)的手藝,更是內(nèi)江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于家庭而言,黃祖全最大的成功,是靠手藝養(yǎng)活了家人;于社會而言,他最大的成就,是讓更多人感受到了非遺的魅力。手藝的延續(xù),非遺的傳承,便是獨屬于黃祖全自己的“生意經(jīng)”。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jīng)’”,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