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央視網
飽眼福,添年味兒,1月31日(正月初十),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政府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搬到了群眾家門口,讓老百姓在傳統民俗中感受濃濃的年味兒和厚重的文化傳承。
劉園祥音法鼓進行展演(央廣網記者 周思楊 攝)在雙口鎮中河頭村黨群文化廣場上,近百名民間文藝團隊成員和非遺民間藝人組成表演隊邊走邊演,劉園祥音法鼓、王秦莊同議踩高蹺、西柳行小車會等項目輪番上陣,鏗鏘的鑼鼓聲引來周邊群眾駐足觀看,頭戴面具,身著戲服的演員們把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引來大家陣陣喝彩。
高蹺演員們進行展演(央廣網記者 周思楊 攝)傳承的是文化,感受的是民俗,渲染的是年味兒,中河頭村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民俗文化展演大放異彩,小車五彩繽紛,妝扮艷麗照人,高蹺表演花樣迭出,背拐、尊走、單腿跳,演員們的高難度動作引得村民紛紛連聲叫好,將現場熱烈喜慶的氣氛帶到了頂峰。此次非遺展演將傳統文化融入紅色鄉村,不僅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精神力量,也切實推動了“紅色河頭、綠色雙口”示范區建設取得明顯實效。
漢溝英武少林會少年在中河頭村道路中進行“行會”展演(央廣網記者 周思楊 攝)鏗鏘有力的鑼鼓敲起來,歡快的小船搖起來,動聽的小曲唱起來,這些精彩的節目讓春節更具年味兒,村民的歡聲笑語映襯出對幸福美滿生活和鄉村全面振興的新期盼。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6月25日,“相約珠峰·千人弦音”西藏日喀則大型非遺歌舞展演在日喀則上海體育場舉行。經世界紀錄認證(WRCA)官方審核,該活動成功創造“最大規模的日喀則非遺民俗舞蹈表演”世界紀錄。6月25日,“相約珠峰·千人弦音”西藏日喀則大型非遺歌舞展演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陶濤)傳統民俗演繹、非遺文化展演、鄉村春晚演出……1月18日,南陵縣首屆非遺民俗文化節在何灣鎮精彩上演,為當地百姓送上豐盛的“文化年貨”。近年來,南陵縣著力打造非遺民俗文化新亮點,讓群眾全方位、零距離感受民俗文化風情,使文化傳承更貼近生活、
賞非遺、品美食、看大戲、玩年俗、逛花燈……2月10日至12日,一場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非遺民粹鬧元宵”古城年俗燈會在天下第一關腳下山海關古城舉辦。本屆年俗燈會還以山海關渾鍋、鎮關武術等為主對當地非遺文化進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