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青年網主辦的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征集展示活動入選案例名單正式發布,揭曉了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涵蓋多個非遺門類,對于各地的“非遺進校園”都有很強的示范引領作用。來自宜川路街道非遺項目瓷刻的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程佩初入選。 現
非遺進校園 2022年,湖南雨花非遺館非遺系統課程共走進長沙市雨花區14所中小學校。其中開設: 非 遺 · 三 點 半 課 堂 1 中國傳統色印染 2 中國傳統拼布藝術 3 中國傳統手工編結 4 纖維藝術 5 中國傳統創意木工 6 中國傳統印刷術
原標題:【文化】貴州麻江:非遺進校園 傳承有新招 貴州麻江: 非遺進校園 傳承有新招 張軍 周召均 張安俊 趙龍才 麻江苗族織錦技藝、苗族蘆笙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是苗族文化的根和魂。卡烏小學將苗族蘆笙舞開到大課間,將苗族織錦技藝引進課堂
12組國家級、省市級非遺傳承人團隊來帶甌繡、甌塑、溫州發繡、藍夾纈技藝的展示及提線木偶戲的精彩展演,20所學校現場擺攤玻璃銀光刻、細紋刻紙、米塑、吹糖人等非遺體驗……12月8日,溫州市第十四高級中學校園里熱鬧非凡,30余項傳統非遺技藝競相上演。當天,溫州市校園
極目新聞記者 董淑健 通訊員 程平 吳滕鈺 8日下午,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雷店中學,20多名師生利用課余時間,共同觀摩和體驗了英山纏花制作技藝過程,事后,大呼過癮。這是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進校園活動的一個縮影。 英山纏花起源于北宋,有文字記載,該技藝已有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北川非物質文化遺產,綿飛學子一直在行動。繼羌繡非遺傳承學習培訓之后,近日,“古羌羊皮鼓舞”這一悠久神秘的非遺傳承走進綿飛校園。 5月16日,綿陽飛行職業學院、綿陽泛美飛行職業技術學校舉行“非遺進校園活動之羊皮鼓舞傳承培訓班”開班
原標題:舞蹈美育樹立文化自信,廣州線上研討非遺舞蹈進校園 南都訊 近日,廣州市召開“舞蹈美育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文化自信與非遺舞蹈進校園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交流活動”。此次活動由廣州市教育局、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藝術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和華南師范大學主辦,廣州
保護非遺文化,“非遺進校園”意義深遠 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讓非遺進校園成了近些年較為普遍的做法。多年以來,伴隨“非遺進校園”的日益深入,其重心也從最初的僅注重傳播、鑒賞層面而逐漸趨向包括技藝傳承、技能傳承在內的實踐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 2020年12月5日至6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與學科建設”國際學術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辦。論壇采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國際學者和國內外學者均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參會。線下會議的現場,民間文學研究所所長萬建中認為,中國高校與非遺關系
點擊上方“藍色”關注 海淀敬德書院 進德為本 誠敬致用 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石振懷 近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逐步深入,“非遺進校園”活動也在全市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以海淀區為例:海淀區自2013年以來,在區文化部門的